1、水至柔而至刚,水善利万物而不争。水为百谷之王,善处其下也。上善若水。
2、天长地久,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,以其不自生。
3、飘风不终朝,骤雨不终日。
4、天下难事必作于易,天下大事必作于细。
5、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
6、夫礼者,忠信之薄而乱之首。
7、· 知不知,尚矣;不知知,病也。圣人不病,以其病病。夫唯病病,是以不病。
8、· 古之善为道者,非以明民,将以愚之。
9、· 用兵有言:「吾不敢为主,而为客;不敢进寸,而退尺。」是谓行无行;攘无臂;扔无敌;执无兵。 —— 老子
10、良买深藏若,君子盛德,容貌若愚。
11、· 天之道,其犹张弓欤?高者抑之,下者举之;有馀者损之,不足者补之。
12、不可得而利。不可得而害。不可得而贵。不可得而贱。故为天下贵。
1、· 吾言甚易知,甚易行。天下莫能知,莫能行。
2、为学日益,为道日损。损之又损,以至于无为。
3、持而盈之不如其已。功遂,身退,天之道。
4、大国之攻小国也,则同救之。大国之不义也,则同忧之。
5、·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,以其善下之,故能为百谷王。
6、· 天道无亲,常与善人。
7、天下神器,不可为也,不可执也。为者败之,执者失之。
8、反者道之动,弱者道之用。天下万物生于有,有生于无。
9、· 昔之得一者:天得一以清;地得一以宁;神得一以灵;谷得一以生;侯得一以为天下正。
10、天下之至柔,驰骋天下之至坚。
11、· 图难于其易,为大于其细;天下难事,必作于易,天下大事,必作于细。是以圣人终不为大,故能成其大。
1、民之难治,以其智多。故以智治国,国之贼。不以智治国,国之福。
2、图难于其易,为大于其细。
3、· 天下皆谓我道大,似不肖。夫唯大,故似不肖。若肖,久矣其细也夫!
4、知者不博,博者不知。
5、出生入死。生之徒,十有三;死之徒,十有三;人之生,动之于死地,亦十有三。
6、师之所处,荆棘生焉。大军之后,必有凶年。
7、·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;使民重死而不远徙。
8、· 善人之宝,不善人之所保。
9、以正治国,以奇用兵,以无事取天下。
10、为者败之,执者失之。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,无执故无失。
11、执古之道,以御今之有。能知古始,是谓道纪。
12、· 人之生也柔弱,其死也坚强。草木之生也柔脆,其死也枯槁。
1、名与身孰亲?身与货孰多?得与亡孰病?甚爱必大费;多藏必厚亡。故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,可以长久。
2、知不知,上矣;不知知,病矣。夫唯病病,是以不病,圣人之不病也,以其病病,是以不病。
3、五色令人目盲,五音令人耳聋,五味令人口爽,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。
4、· 民不畏死,奈何以死惧之?若使民常畏死,而为奇者,吾得执而杀之,孰敢?
5、善者不辩,辩者不善;知者不博,博者不知。
6、生而为人,你且修身,你且渡人,你且如水,居恶渊而为善,无尤也。
7、· 祸莫大于轻敌,轻敌几丧吾宝。故抗兵相若,哀者胜矣。
8、· 弱之胜强,柔之胜刚,天下莫不知,莫能行。 —— 老子
9、曲则全,枉则直,洼则盈,敝则新,少则得,多则惑。
10、· 天下莫柔弱于水,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,以其无以易之。
11、· 天网恢恢,疏而不失。
12、将欲歙之,必故张之;将欲弱之,必故强之;将欲废之,必故兴之;将欲取之,必故与之。是谓微明。
1、子不如父,留之何用。子强与父,留之何用。
2、大方无隅,大器晚成。大音希声,大象无形。
3、大道自然,何须强自静。行无求而自松,饮无奢而自清,卧无欲而自宁。
4、是以圣人终不为大,故能成其大。
5、善胜敌者,不争。善用人者,为之下。是谓不争之德,是谓用人之力,是谓配天古之极。
6、· 天之道,损有馀而补不足。人之道,则不然,损不足以奉有馀。孰能有馀以奉天下,唯有道者。
7、故物或损之而益,或益之而损。
8、· 夫礼者,忠信之薄,而乱之首。 —— 老子
9、知其雄,守其雌,为天下溪。
10、· 我有三宝,持而保之。一曰慈,二曰俭,三曰不敢为天下先。慈故能勇;俭故能广;不敢为天下先,故能成器长。
11、· 邻国相望,鸡犬之声相闻,民至老死,不相往来。
12、圣人无死地,智者无困厄。
1、· 受国之垢,是谓社稷主;受国不祥,是为天下王。
2、天下皆知美之为美,斯恶矣;皆知善之为善,斯不善已。
3、· 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。以其不争,故天下莫能与之争。 —— 老子
4、· 民之饥,以其上食税之多,是以饥。民之难治,以其上之有为,是以难治。民之轻死,以其上求生之厚,是以轻死。夫唯无以生为者,是贤于贵生。 —— 老子